本书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印证,结合“考据”和“义理”,较为全面地根据郭店、上博简中的“性”论,联系传世文献,探究孔子以及孔子后学的思想,为考察中国心性论的源流奠定了基础。本书首先对于传统的古书真伪、年代、学派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总结和反思,说明了据刘向、刘歆父子整理古书成果划分学派的局限性;对于所要利用的出土文献材料,作了较可靠的校释。根据理论和材料准备,研究孔孟之间的“性”论,主要分为孔子的“性”论和孔子后学的“性”论两大部分。由《天常》(《成之闻之》)篇可知孔子的“性相近”之说指的是“性”尚未定型之时;由《诗论》可知孔子所说的“民性”,包含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,孔子的目的是为“礼”的合理性寻找人性基础。联系《性自命出》等看《易传》,可知孔子把天赋的“性”看作一个需要主体积极完成并且以道义为标准的过程,将“性”的完成由天转回到了人;从外在的超越力量转到了主体的自觉力量;由天道转到了人伦道义方面,乃儒学精义所在。对于孔子后学的“性”论,本书确证了《性自命出》中无“性善”说,指出此篇讨论性情的角度和《中庸》的角度不同等。本书还利用文献中所记载的“性”、“物”关系,提出《大学》的“格物”指向的是“诚性”这一新意见。
书籍详述: |
|
ISBN-13: |
978-3-330-82262-7 |
ISBN-10: |
3330822627 |
EAN: |
9783330822627 |
书籍语言: |
中文 |
By (author) : |
锐 李 |
页数 : |
300 |
出版于: |
06.03.2017 |
分类: |
Eastern philosophy |